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

merry christmas~

merry christmas~

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

稻米博物馆展示吉打风情

旋转壁画述说稻米的一生‧稻米博物馆展示吉打风情

栩栩如生的壁画,耗费了许多精力才能完成。 (图:星洲日报)

稻米博物馆是在大马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提议下建立,宗旨是向民众介绍稻米制作过程,及让学生们更了解有关稻米的文化、发展、调查及科技。

稻米馆面积为1万2千平方米,共有三层。第一层收藏了许多古代工具,都是稻米馆负责人辛辛苦苦从吉打多个角落收集起来的。此外,稻米馆也提供了动物捕捉设备,其中包括捕鱼及捕鸟的设施。

第二层的绘画展览厅陈列了农民们从以前到现在的耕田方式。墙上的资料布告栏让民众更了解关于种稻的学问和方法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学习传统种植稻米、施肥以及收割等技巧。

360度旋转观望台最吸睛

踏上岩洞设计的59级台阶,游客便可抵达稻米馆的顶层。顶层的“Panorama”360度旋转观望台是稻米博物馆的最大吸睛点。这幅高8米,宽103米的360度圆形壁画,展示了稻米之乡――米都的实景。

稻米博物馆的建筑费是250万令吉,但是仅仅这幅壁画却耗资了约一半的价格。壁画命名为《稻米的一生》,呈现出农夫从播种、插秧、耕田到收割稻米的各种景象及吉打州的风土人情味。

全马最大的立体壁画

这幅壁画的构思是来自敦马哈迪医生,他在90年代时便提出构思,由来自朝鲜的60位艺术家完成这幅壁画。他们除了在六个月内完成这项创举外,也在三年内多次到吉打甘榜查勘,拍下许多照片供参考,以完整地带出吉打州的甘榜生活。这些艺术家也完成了位于中层所展示的,从旧时代至2020宏愿的六幅画。

观望台共有40个座位,却可以同时容纳100人。游客只需要坐上去,坐位便会随着壁画旋转,好让参观者舒服地坐着欣赏稻米之乡的四季风貌。每当公共假期时,旋转的时间将会从原本的30分钟缩成15分钟。这是为了能让更多的游客欣赏这幅全马最大的立体壁画。

每天游客络绎不绝
学生可下田体验种稻

稻米馆也附设手信店,售卖一些来自吉打州的纪念品,当中包括了文具、衣服、糕点、手工品等。手信店里的纪念品价钱公道合理,很受游客欢迎。里头所卖的糕点都是经过筛选的、当地居民所制作的糕点。这不但可让游客能品尝传统稻米糕点,也能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。

“自建立及开放参观后的这7年来,几乎每天游客都络绎不绝,平均每天都有800至1千人前来参观。尤其在学校假期,更是有上百辆巴士乘载着学生或游客前来观光,体验稻田耕种过程。博物馆还和附近的农民们合作,利用博物馆旁的稻田地段,让学生能到稻田里耕种,亲身体验种稻的辛苦。”稻米馆负责人阿兹米(AZMI BINBAKAR)受访时表示。

要求拨款美化博物馆

他说,至今博物馆只有7名员工。馆方已向政府内部机构寄出信函,要求拨款以进行​​博物馆美化工作。若获批准,相信博物馆在将来必定能发展成一个更先进,更吸引人的旅游景点。

如今此博物馆已成了大马游客到吉打旅游的必选景点之一,而主要的卖点是前来欣赏可以转动的风景壁画。同时,也有很多来自泰国和新加坡的游客到来参观。这促进了吉打州的旅游业。

馆方不希望游客大老远来参观却抱着失望的心情回去,所以除了开斋节外,稻米馆每天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开放。收费也只是区区的1至3令吉。

学记感言
了解先辈辛勤工作

米饭可说是百吃不厌的粮食,但今天传统水牛耕田的画面已不复见,在日新月异的时代,科技已取代传统的工具。只有在博物馆,我们才能了解先辈如何辛勤工作。

(星洲日报/大北马)
http://mykampung.sinchew.com.my/node/150275?tid=43